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市文明辦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積極盤活志愿服務隊和志愿服務組織等多方資源,凝聚多方力量,不斷增強文明“軟實力”,全力打通關心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活動現場
志愿項目“月月新”
一座城市最打動人的是文明,最感召人的是精神。文明實踐是文明的載體、精神的凝聚。
2018年,我市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文明實踐指導中心成立的初衷是弘揚志愿精神,圍繞扶危濟困、幫老助殘、支教助學、社區服務、文明創建、文明旅游等方面,多以志愿服務集市的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便民利民志愿服務活動?!笔行聲r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方暉介紹。
“益”起學黨史、聯合圖書館開展誦讀活動、中秋慰問環衛工人、“好書‘益’起讀”網絡公益活動、為一線施工人員送去夏日清涼、送知識、送健康、送溫暖走進社區……群眾需要什么,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就帶來什么?!爸行慕Y合社區工作、重要節日、節點等確定每月的志愿服務主題,讓志愿服務常做常新?!狈綍熣f道,月月不同的服務主題,帶動了更多人參與,傳遞志愿服務精神。
政策宣講接地氣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日前,在績溪縣瀛洲鎮仁里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微課堂正在進行,老黨員、村民排排坐在十多張長板凳上。仁里村老黨員胡美生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群眾關心的民生熱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現場解讀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先了解大家要聽什么,想了解什么,再以老百姓最能聽得懂的方式來講道理、說政策,激發群眾興趣,才能引起共鳴?!焙郎兄约旱摹懊钫小??;顒蝇F場,胡美生采用“拉家?!钡姆绞较虼迕駛冎v述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加村民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認識。
在農民夜校、新風堂、社區農家書屋……市百姓宣講團成員用改變傳統講座式的宣傳宣講模式,推動宣講進校園、進田野、進社區、進企業,將各地休閑廣場變成理論廣場、田間地頭變成農業課堂、農家院子變成學習園地,讓傳播科學理論和群眾生產生活有機結合,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飛入尋常百姓家”。
精準對接辦實事
在宣城,志愿服務已成為這座城市溫暖的底色。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在2022年度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優秀志愿者”中,我們又看到了這些閃光的名字——帶領“山哈義警”協助調解糾紛、參加巡邏安保的楊方國,關愛鄉村留守兒童的程道循,20多年堅持開展義診的李向忠,長年堅持婦女免費就業技能培訓的周平,風雨無阻守護揚子鱷保護區的姚根深等等。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一抹抹“志愿紅”成為宣城大地最亮麗的風景線。
2020年,我市上線“志愿宣城”云平臺。在該平臺上,創新開展“五單工作法”,招募文明實踐志愿者和志愿服務隊伍,落實群眾“點單式”供需對接,使文明實踐活動精準化、精細化、常態化,讓文明實踐的觸角延伸至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截至2022年年底,“志愿宣城”平臺累計注冊志愿者245900名、團隊2652支,服務時長1021031.5小時。
志愿服務現場
便民服務暖人心
“這個檢查牙齒的活動怪好的,還免費送小禮品?!比涨?,在宣州區新田鎮梅清社區廣場上,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對大醫口腔醫院的護士連連稱謝:“自從身體不好之后再也沒出過遠門,牙齒疼只有吃止疼藥,這次真是謝謝你們了?!?/p>
活動現場,還有來自市文明使者志愿服務隊、市自駕車志愿者協會、市青年愛心車隊等志愿服務組織。他們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愛心衣物捐贈、健康科普宣傳、義剪義診等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善行一百 暖冬行動”“愛心桌椅”“愛心超市”以及關愛老兵等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代表分批慰問了23戶困難家庭,為他們送去了米油、被褥、書桌等愛心物資。
近年來,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依托六大平臺20支志愿服務指導隊及市區社會組織,每月開展不同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2020年底正式啟動后,兩年來已累計開展活動20余場,服務群眾1.8萬余人次。2022年側重向鄉村基層一線延伸,相繼走進宣州區新田鎮等地,為農村群眾送上豐盛的志愿服務“大餐”。(宣城日報 蔣華)
中共宣城市委宣傳部 ?宣城市文明辦??主辦??宣城文明網 ?版權所有
皖公網安備 34180202000528號
(瀏覽本網頁,建議使用谷歌、火狐或360瀏覽器極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