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鏘、咚咚咚咚鏘……”連日來,走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績溪縣伏嶺鎮,此起彼伏的鑼鼓聲、響徹云霄的鞭炮聲即刻入耳。順著聲音仔細瞧去,秋千抬閣、抬社豬、舞板龍、抬五帝、游花燈、唱徽劇、舞“犭回”……一場場非遺大戲輪番上演,吸引了眾多游客,帶旺了鄉村旅游。
春節期間,伏嶺鎮以“來績溪過年 品伏嶺味·道”為主題,策劃實施了系列文化旅游活動,讓非遺成為當地春節文化旅游市場當仁不讓的“流量擔當”。
秋千抬閣是這場非遺大戲的重要篇章,它有著“流動的立體畫”之美譽,分為“秋千”“抬閣”兩個部分,從清代至今傳習演繹200多年,一直備受廣大群眾和游客青睞。
鎮里的老藝人介紹,“秋千”又稱花車轉閣,以五彩綢緞、花朵裝飾,架于花船上緩慢轉動,花船由8人抬行,轉輪懸活動轉椅,由4位少女著古服縛坐于椅上?!疤чw”為四方形,四角以荷花形柱與木條構連成框,四面鑲雕花板,臺面四周通體雕花彩繪,朱漆描金,古色古香。
“‘抬閣’的神秘之處就在于小演員們根據劇目造型需要,身縛不同的鐵制構件,外著戲服,固定在閣上,卻又不露破綻,渾然天成。演出時需要100余人,隊伍蔚為壯觀?!闭f起這項“絕技”,老藝人如數家珍。
秋千抬閣最精髓的部分即將開演,從四面八方匯集于此的游客和攝影家們早已期待已久。章氏宗祠外,鑼鼓喧天;宗祠內,匠心巧手,悉心裝扮。祠堂門開,萬眾矚目,出場便是驚艷?!毒琵埳健贰端贰贰墩丫鋈贰浀涞膽蛭?、鮮明的戲服,秋千抬閣猶如一篇篇彩色的詩文,在千年古巷中演繹著不朽的傳奇。
“我們是專門從蘇州趕過來的,就是想近距離觀看一下這項民間絕技。這幾天看了幾場非遺表演,都非常驚艷,拍了很多照片?!庇慰蛷埮恐毖源诵小按箫栄鄹!?。
過年怎能不看一場徽劇呢?“鑼鼓響,腳板癢”,一句話,便道出了伏嶺人對徽劇的熱愛。正月初四晚,大型游燈結束后,村民、游客、攝影師們紛紛趕到伏嶺戲臺,占據有利的觀賞位置,期待大幕拉開。
徽劇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伏嶺的徽劇又與別處不同,伏嶺徽劇從屬于另一項省級非遺項目——舞“犭回”?!搬牖亍笔欠鼛X的圖騰,敲鑼打鼓舞“犭回”,寓意鎮邪除惡、消災降福。隨著鼓聲愈發地急促,聚光燈下,兩只“犭回”閃亮登場,時而作揖拜年,時而調皮翻滾。最精彩的要數“犭回”爬樹,動作驚險好看,引得臺下觀眾陣陣歡呼。
“犭回”退,徽劇起。今年徽劇演唱的是《三國演義》中《長坂坡》經典唱段,精致的行頭、精美的唱腔、精彩的舞槍,臺下觀眾爆滿無隙。
非遺“活起來”,鄉村旺起來。為了搶抓疫情放開后的首個長假這一重要契機,今年春節期間,伏嶺鎮所有旅游景區均向游客免費開放,并將非遺研習基地納入精品文化旅游線路,與游客開展體驗式互動。據統計,期間該鎮累計客流量達5萬人次,實現非遺社會效益和旅游經濟效益“雙豐收”。
作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鎮,伏嶺鎮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擁有3個4A級景區,7個中國傳統村落,5個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坐擁豐厚的文旅“家底”,近年來,該鎮突出“徽州味·道”特色小鎮建設,做好非遺與旅游的結合文章,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持續激發鄉村旅游活力,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高質量發展。(宣城日報 顧維林)
中共宣城市委宣傳部 ?宣城市文明辦??主辦??宣城文明網 ?版權所有
皖公網安備 34180202000528號
(瀏覽本網頁,建議使用谷歌、火狐或360瀏覽器極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