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10點,最熱鬧的地方不是市中心,而在北門老街,龍村灣龍燈在這里熱鬧開舞。
循著人流前進的方向,遠遠便望見幾十個統一身著“龍村灣龍燈”字樣服飾的演出人員,目的地到了。
鏗鏘的鑼鼓聲中,兩位主角隆重登場。在鑼鼓聲的伴奏下,黃色的老龍和青色的小龍飛舞起來,它們身著“龍袍”,追逐著紅色的寶珠飛騰跳躍,忽而高聳,似飛沖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騰挪,煞是好看。
兩條巨龍時而蛟龍漫游,時而龍頭穿花,才過一會兒,又變成了頭尾齊鉆和龍擺尾。舞龍隊的隊員們團結合作,以矯捷的動作把長龍舞得騰挪轉移,神采飛揚,直把市民看得眼花繚亂,一個勁兒地大聲叫好!
終于到了演出中最精彩的環節——“蜻蜓點水”。
“蜻蜓點水”是將5條長凳擺放四直一橫,再用一木盆盛滿清水放在橫凳前,內放硬幣數十枚,盆后放一木桶。擺放完后,龍燈在場地中間先開四門,然后邊游邊舞,遇山過山,遇水趟水,遇板凳跳板凳。
游舞數圈后,龍珠引領,老龍從后至前慢舞慢上,待龍頭大舞至橫凳上時,整個龍身收縮靠攏,除龍尾外,舞龍人都要站上板凳。此時玩龍珠人雙腳分開,退蹲在木桶上,邊舞邊將水盆里的硬幣摸起來含在口中,這些硬幣據說可驅邪避災,早被候在一旁的市民“討要”。玩龍珠人玩好跳下水桶,將水盆推到橫凳下,老龍跟著下凳。
觀看舞龍燈的人群中,尤以小孩居多。個雖小,卻也擋不住他們看龍燈的熱情。騎在家人肩上、瞅空子往前面鉆的不在少數。拍紅的手掌、瞪圓的雙眼、一聲聲“哇”是他們的標配。
據龍村灣龍燈的負責人黃大宏介紹,郎溪縣建平鎮龍村灣龍燈表演已有200余年的歷史,龍燈在村民們的心里有著極重的分量。村里每年都會扎制兩條龍燈,一條是黃色的老龍,另一條是青色的小龍。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龍燈會應邀在周邊鄉鎮進行巡回表演。
龍村灣龍燈,老龍平年是12節,閏年是13節,小龍是9節。因動作幅度大、花樣多、表演時間長,舞動起來十分耗費體力。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有隊員上去替補接場。
在舞龍的隊伍里,記者注意到有不少年輕的面孔?!瓣犖槔镒钚〉氖甙藲q,還在讀高中?!蔽栊↓堼埼驳耐醴哺嬖V記者,村里的小孩都是看著舞龍長大的,經過一代代“手把手”相傳,幾乎每個人都會舞龍,這次參加舞龍的大多是父子一起上場?!拔野脂F在就在場上舞龍呢!”
精彩的舞龍表演結束后,意猶未盡的觀眾遲遲不愿離開。1月19日晚上,仍然是北門老街,仍然是龍村灣舞龍隊,不一樣的精彩還在繼續。(宣城日報 蔣華)
中共宣城市委宣傳部 ?宣城市文明辦??主辦??宣城文明網 ?版權所有
皖公網安備 34180202000528號
(瀏覽本網頁,建議使用谷歌、火狐或360瀏覽器極速模式)